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律攀大 >> 自律攀大人 >> 正文
自律攀大人
【自律攀大人】慎思勤行,志怀霜雪
——专访老教师钱平皋
2022-12-26      传媒中心      龚文竹      点击数:

“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是钱平皋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也是他对当下年轻人的期待。在采访的过程中,这位精神头很好的老人用不太标准的湖南普通话反复说到。“清白”的“白”字,被他略带乡音的语调念成“伯”,不太像一位刻板印象中严肃的教务处主任,反而亲切得像家里的长辈。他回答我们问题时总是慈祥的笑,把生活中的插曲用幽默的话语讲出。他是建设攀枝花大学的老同志,是土建学院的专业基础课老师,后来先后任职教务处长、人事处长,是关工委成员,也是市劳动模范。攀大四十年的岁月与他的人生互相照映,成为彼此的见证者。

抉择: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

钱平皋的人生历程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动荡、波折,充满着艰辛和机遇。

因为是老三届,高中毕业后便当了知青,插队到了湖南洞庭湖旁边的华容县,这一干,就是十年青春流逝。他在这里成了家,学了技术,发展了生产。彼时的农村对于知识分子是极度渴求的,朴实的庄稼人明明出了大力气,产量却总也上不去。钱平皋的到来利用学校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他踏实肯干,又懂钻研,经过几年的努力,棉花的产量便达到了(国家农业发展纲要要求的)一百斤。谈到这里,钱老骄傲地说,“虽然我是城里人,但是种植上很多关键的事情却都是我在做。当时许多地方饭都吃不上,可我呆的生产队,我们还是过得很好的。”除了发展生产,钱平皋还自学了许多手艺:缝纫、木工、瓦工……这些技术让他扎根下来,让他能在相对贫穷的农村,也过上了一个月挣五十元的生活。要知道,当时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也就挣五十元钱。

稳定的生活给了他前进的力量,也淡漠了他走出农村的向往。77年高考恢复,高中时期成绩很好的他,却根本没有去参加考试。问起原由,钱老解释道,他觉得自己已经有家有业了,还有三个小孩要养。去读大学就会没有收入,家里怎么办?况且他人也三十岁了,十年没读书,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还能考上大学。好在他的姐姐推了他一把,姐姐说,你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不管考不考得上,都一定要去考一下,家里生活问题由姐姐来想办法解决。这些话影响了他,他心底那束学习的火焰,又一次燃烧起来了。经过七十天的备考复习,他重新捡起高中的知识,报考了岳阳师专,打算以后回乡村当个老师。结果出乎意料,他实在考得太好了:平均考了八十多分,物理化学几乎是满分。终于,钱平皋被中国矿业大学按服从分配志愿录取了。

历史给了这一代人艰苦的考验,也淬炼出了他们坚韧不拔、堪担重任的品质。钱平皋的人生在三十岁这年迎来了巨大的转折,这个影响他一生的抉择,也让他明白,机会难得,找准时机就上,老天绝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教育:以心育人,桃李天下

1993年与钱伟长合影

钱平皋的身份有许多,教务处干部、人事处领导、关工委成员、攀大建校初期的老同志……但除去这些,他首先是一位老师,一位优秀的老师。出身工科的他,在教育这件事情上,也很有发言权。彼时攀大初建,教师紧缺,他一个人要教三门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钱平皋的首要任务。那时央视的教育节目在播,里面有电大的许多课程,他买了两台录像机,成了电教室的常客。每天,放学后的电教室就是他的自修室,将课程用录像机记录下来,拿回家反复的听、反复的分析。没有谁的本领是天生就有的,上千个课时的积累,成就了他的授课技术。钱老自豪地说,“上我的课,是没有学生会打瞌睡的。我敢打包票,只要是听过我课的学生,没有一个会不想再听。”他授课就好像是在上复习课,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新知识接受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吃透。有些老师上完课就不管了,钱平皋不一样,他把课后作业的批改也看作是教授学生的重要部分。当时学校要求老师批改一半的作业,他不管,他一向都是全部批改。哪怕不计工作量又怎样呢?只要是对学生好,这件事就值得做。钱平皋认为,老师要把学生当作亲人一样,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教学水平。他不求每个学生都喜欢他,但起码也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吧?对他而言,当老师能得到的最大的荣誉,就是被学生喜欢。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育人要先育心,读书好反倒是其次。一个人如果会做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读书好,那么他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人如果不会做人,读得再好,他是一个危险的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大学的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四件事:做人、做事、与人交往和学会读书。

:自救与救人

钱平皋在关工委(关系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时,曾经帮助过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同学走出阴影,这是他在这份工作中最自豪的事情。一个半只脚迈入坟墓的青年人,被他拽了回来,重新走上生活的原野。这位面对其他人都不愿意开口的同学,在钱平皋面前终于张开了嘴。

他用他的经历,敲开了学生的心门。原来钱老也曾得过抑郁症。看着这个精力充沛、笑容和蔼的老人,你很难想象他的这段往事。抑郁症折磨人的内心,这个病让绝望向潮水一样涌来,刹那就将你淹没,空气被吞噬,呼吸逐渐变得困难,听不见四周的声音,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你自己。在那段时间里,钱平皋常常陷入情绪的低谷,将别人的苦难全都算到自己的身上,莫名其妙地冲家里人发火。好在他是个喜欢钻研的人,通过阅览相关书籍,找到了自己的病因——缺少一种名叫5-羟色氨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人的大脑皮层中,缺少它会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对症下药,钱平皋开始大量食用能够帮助身体生成5-羟色胺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他终于走出了抑郁的阴霾。

以心换心,钱平皋的讲述给那位同学带来了希望,让他看到了前进的希望,不再徘徊在死胡同里,而是积极地接受治疗,热情地投入到生活里。

前行: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唯有前进

钱平皋和许多背井离乡前往攀枝花的人一样,壮年时来,一待就是半辈子,如今耄耋之年,在阳光倾泻的冬日暖阳中,享受儿孙膝下的老年时光。他年轻时将精力倾注于工作,“米袋虽空——樱花开哉”:教育事业让他发挥价值,人事工作让他通晓道理,友人提携让他铭记一生。生活的答案早在冥冥之中显现,路,都是越走越坚定的。钱平皋的路是这样,攀大的路也是这样。

对于攀大,钱平皋付出了太多感情,他人生大半的光阴奉献在这里,他的儿子在学有所成后,也加入了建设攀大的队伍。他说,办老牌大学固然不错,但从零开始,创造一所全新的学校,更让他觉得有价值。正值攀大四十周年之际,研究生点的申请也成功了,攀大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正如钱平皋所愿。

(编审/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