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下午,由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四川省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的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巡回宣讲在我校阳光会堂举行。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巡回讲堂三年行动宣讲团成员、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陈东研究员作宣讲。校党委副书记刘立新主持并作总结讲话。

陈东以“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为题,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何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如何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数据,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与历史逻辑,系统解读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精准指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他指出,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他强调,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对关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将个人理想、本民族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中去。

刘立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深入解读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大思政课”,为我们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工作实践提供了有力指导。
他表示,学校党委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全链条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要素贯穿办学治校、全方位浸润“三全育人”格局,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教书育人中传承,培养既具有学识才能、又胸怀民族大义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攀大智慧和力量。
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二级党组织书记、统战委员,全体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各民族学生代表360余人聆听报告。
(编辑/郑洪艳;摄影/孟丽茹;审核/方青松 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