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2022年颁布 >> 教育教学 >> 正文
教育教学
教学单位教学业绩比例核定办法
2023-08-28                  点击数:

为了规范教学组织实施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工作绩效分配,引导各教学单位统筹协调教师各项工作任务,更加关注工作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单位教学业绩量的含义

教学单位教学业绩量是指教学单位完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学活动和相应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量化表征,其所占比例是学校分配教学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单位教学业绩量的组成

教学单位教学业绩量由常规教学业绩量、非常规教学业绩量和教学管理业绩量组成。常规教学业绩量是指教学单位承担的理论、实践课程教学业绩量之总和。非常规教学业绩量是指教学单位承担的教学基本基本建设工作业绩量之总和。教学管理业绩量是指组织管理的课程和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工作业绩量。

三、课程教学业绩量的核定办法

(一)理论课程教学业绩量核定

1.某门课程教学业绩量=(修正学生数/核算班规模)*课程学分

2.若实际理论课程教学班人数超过本办法规定的核算班最大规模,则修正学生数为核算班最大限额;体育必修课程修正学生数为面向学生数的1.5倍;其他情况,则修正学生数即为课程面向学生数。

(二)实践课程教学业绩量核定

1.某门课程教学业绩量=(修正学生数/核算班规模)*课程学分

2.对因设备、场地原因而导致实际教学班人数低于核算班人数50%的实验课程,其修正学生数是核算班规模数的50%;其余情况,则修正学生数即为实践课程面向学生数。

(三)核算班规模

1.学校根据课程性质、教学要求及教学工作强度难度等确定各类课程的核算班规模。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实行教学班人数限额制度;思想理论政治课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实施“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模式,切实保证课程质量。

2.各类课程的核算班规模规定

1)I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必修类课程、通识选修类理论课程,核算班规模为120人。原则上教学班学生数最高限额为核算班规模的150%。

2)Ⅱ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2等公共必修理论课程,核算班规模为90人。原则上教学班学生数最高限额为核算班规模的150%。

3)Ⅲ类课程包括大学外语、学科基础类、专业类(不含艺术类)等理论课程,核算班规模为60人。原则上教学班学生数最高限额为核算班规模的140%。

4)Ⅳ类课程包括体育必修、计算机基础1、公共实验必修类课程,核算班规模为50人。原则上教学班学生数最高限额为核算班规模的140%。

5)Ⅴ类课程包括艺术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验类课程,核算班规模为40人。原则上教学班学生数最高限额为核算班规模的130%。

6)Ⅵ类课程为实习实训类课程。专业认知类、专业见习类和课程设计等实训类课程,核算班规模为45人;医学类毕业实习课程核算班规模为160人;非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课程核算班规模为80人;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核算班规模为30人;思政类综合实践课程和体质测试核算班规模为200人。

四、非常规教学业绩量的核定办法

非常规教学业绩量是具体包括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质量工程项目、考研辅导等子项。

(一)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计算校内承办单位组织竞赛业绩量,依据校内赛参赛人数进行计算,每项竞赛业绩量最高为2班学分。具体公式如下:

某项竞赛业绩量=(参赛总人数/20)×0.2。

(二)大创项目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并通过验收的大创项目计入业绩量计算。指导一项校级大创项目业绩量为0.5班学分;指导一项省级大创项目业绩量为1班学分;指导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业绩量为1.5班学分。

(三)质量工程项目

质量工程项目是指纳入学校管理并结题或认定完成的专业、课程、教研教改、教材建设等项目。校级项目计算1班学分,省级项目计算2班学分,国家级项目计算4班学分。

(四)考研辅导

考研辅导业绩量=

五、教学管理业绩量计算办法

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业绩量该教学单位组织管理的常规教学业绩量和非常规教学业绩工作量的20%。

六、其他

(一)本办法只适用用于学校对教学单位教学绩效分配比例的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由各教学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二)本办法只对教学业绩中的数量进行核定,教学质量因素纳入教学业绩分配办法由相应文件规定。学校将增大通过认定的一流专业(通过认证的专业)、一流课程的绩效额度;各教学单位应对每位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业绩分配。

(三)本办法自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始执行。原《攀枝花学院教学单位教学工作量计算指导性意见》(攀学院〔2015〕90号)文件同时废止。

(四)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攀枝花学院  

2022年5月11日